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103省道旁有一座十平米左右的小屋,外牆被刷成溫暖的粉紅色。
  自6月1日以來,在這溫暖的顏色下,幕幕人倫悲劇不斷上演。當日,山東首家嬰兒安全島在此啟用,旨在為棄嬰提供庇護空間以及獲得救助的平臺。
  然而,事態發展明顯超於預期以致瀕臨失控邊緣:至7日凌晨,被遺棄在此的嬰孩已多達54名,其中不乏6歲、9歲大的孩子。不少家長因為擔心被勸阻,甚至將孩子遺棄在車來車往的路邊猛加油門便跑。
  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譴責毫無意義。一位家有腦癱患兒的家長在看過開寶馬車前來遺棄孩子的新聞後說,他雖然不會拋棄自己的孩子,但能理解寶馬車主。“開寶馬和開麵包的面臨的困境是一樣的。”這位家長說。衛生部發佈的《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(2012)》顯示,我國每年有90萬左右缺陷嬰兒誕生。由於醫保制度的缺失,遭遇腦癱、唐氏綜合症、先天性心臟病甚至罕見病等嚴重疾病的家庭,往往只能在傾家蕩產之後最終放棄治療。精神高壓甚於經濟壓力。這種高壓既來自現實:眼前被病痛折磨的孩子和家庭以及無休止但見不到希望的治療; 也來自未來:對孩子長大自己老去以後,必須面對的孤苦無依的未來的恐懼。
  雙重高壓下,“棄嬰島”的出現,很大程度上成為這些心力交瘁的家庭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。
  6日晚的細雨中,懷抱著7個月大的女兒出現在“島”前的一位父親,正是企圖抓住這根“稻草”,讓女兒“逃出一條生路”。
  故事雖以“大團圓”結局,但故事里前半程的悲苦,顯然不只屬於這個農民和他的女兒。 記者陳學超B1-B3  (原標題:“逃跑”的父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31jeyq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